广言|让革命遗存“亮”起来“活”起来

广州日报   2023-04-15 01:03:07


【资料图】

为补充和细化革命遗址保护工作,特别是对可移动革命实物(含可移动革命文物)进行保护管理,推动革命遗存整体保护利用,《广州市革命遗存保护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自2023年5月10日起施行。(4月11日《广州日报》)

革命遗存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特殊类别。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、维护国家主权、捍卫民族独立、争取人民解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历史记载。革命遗存中,既包括那些与革命斗争有关的遗址遗迹、革命会议旧址、革命纪念设施,比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、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,也包括“半条被子”这样的实物。它们不但具有深刻的政治和历史内涵,还具有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。保护好革命遗存,意义重大。

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,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、深厚红色基因的城市。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和激情燃烧的改革进程中,无数仁人志士谱写了波澜壮阔、气壮山河的篇章,也给这座古城深深地烙上了英雄之城的印记,留下了丰厚的革命遗存。根据2021年公布的广州“家门口的红色学堂”名录,广州有21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、8112件(套)可移动革命文物、9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这些弥足珍贵的“红色家底”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,也是激发城市活力和创业激情的深厚沃土。因此,我们必须把这些革命遗存保护好,利用好,让红色资源“亮”起来,革命遗存“活”起来。

《办法》的出台,对于如何保护革命遗存、推动活化利用、发挥教育功能等均做出了具体细致的规定,有利于推动革命遗存保护,更好发挥其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文化的作用。

让革命遗存“亮”起来是前提。革命遗存的保护涉及方方面面,是个系统工程。需要各方的参与和支持。《办法》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社会参与的具体方式,有助于形成保护革命遗存的合力,擦亮广州“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”的招牌。《办法》的一大亮点是将可移动革命文物纳入保护范围,并建立可移动革命实物的征集和捐赠制度。这也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红色资源,让红色故事更精彩。

让革命遗存“活”起来是目的。保护革命遗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,更广泛地发挥其作用,实现其价值。《办法》确立每年七月为广州红色文化宣传月;建立馆校合作机制,推动革命文化走进校园;鼓励通过云直播、云展览等形式推广微视频、微电影、动漫等网络创新作品;建立文创产品开发机制。只有创新手段、丰富形式,才能让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更好地走进每个人的心里。

知所从来,方明所去。一处处革命旧址、一座座革命遗存、一件件革命实物,向我们讲述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,也让我们感悟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。让革命遗存“亮”起来“活”起来,也必将给广州这块红色沃土注入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,助力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。

文/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